网站首页 > 风俗习惯> 文章内容

湖北恩施土家族文化风情采撷 一戏一嫁大不同

※发布时间:2018-4-6 23:42:39   ※发布作者:小编   ※出自何处: 

  东方网记者黄骏4月26日恩施报道:这次2011全国十大网络恩施行围绕着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的州府恩施市展开,记者临行之前误以为会接触到较多的苗族,事实上,恩施市主要分布的少数民族是土家族。自昨天侗乡之旅后,记者有幸领略了本次活动中第二个少数民族——土家族的别样风情。

  土家族是鄂西的土著民族,自称“毕兹卡”或“贝京卡”。由于其他民族人口的大量迁入,土家族对这些迁入的人称为“客家”,迁入的人对土著居民称为“土家”,长此以往,他称逐渐变为自称,“土家”成为民间的族名。

  恩施灯戏俗称“唱灯(儿)”,是湖北省恩施州土家族人民群众喜爱的民间传统剧种之一。其中,尤以流行于恩施白杨坪乡羊角坝一带的“羊角灯戏”最具代表性。恩施灯戏唱腔主要有正腔和小调两大类,以恩施流行的花锣鼓和称之为“大筒子”的胡琴伴奏。

  恩施灯戏具备四大特点:一是服装道具简单,一件官衣、一顶纱帽、三副口条、一把剑足矣,没有舞台装置和布景;二是人物少,生、旦、丑三行,没有净和末,但在极少戏里有近似末的老生,出台常为一男一女,最多不超过4人;三是器乐不多,文场只需一人用“大筒子”伴奏,武场增加鼓、锣、钱;四是不择演出场所,院坝、广场皆可。

  哭嫁是土家族特有的婚嫁习俗,一般是从男方择定了结婚的黄道吉日后,到女方报送期单时便拉开了序幕,直到新娘出嫁当天上轿前结束。此间,姑娘的母亲及亲人往往陪哭,或对新娘劝慰,或与新娘共诉衷肠,场面往往“流泪眼对流泪眼,断肠人看断肠人”,悲悲切切、声声泪俱下、动情感人。

  半个世纪前,恩施土家族近亲结婚的现象比较普遍,有“姑之女,必嫁舅之子”的习俗,称为“骨种”。“姑家女,伸手取,舅家要,隔河叫”,表兄妹通婚几乎成了定规,年龄相差十多岁也不计较。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优生优育的宣传,近亲结婚的现象越来越少见了,哭嫁作为传统习俗也越来越少出现在人们的生活中,随着历史的沿革,逐渐转变成一种民族文艺表演形式。

  

相关阅读
  • 没有资料
住宅景观